保護管束是什麼?保護管束定義4大重點一次看懂! - 法律010
刑事訴訟![雷皓明律師]()

雷皓明律師
2025-05-14 更新

保護管束是相當常出現在新聞報導裡的法律名詞,但你真的知道保護管束是什麼嗎?如果被判保護管束多久才會恢復自由?被判保護管束再犯其他不能犯的事情會發生什麼事?「管束 管收」又有什麼不一樣呢?本文就讓律師一次告訴你保護管束意思!
一、保護管束意思看這裡!
(一)保護管束是什麼?
「律師,請問保護管束是什麼意思?我要進監獄嗎?」
首先要說明的是,一般我們在新聞報導看到「醉女深夜街頭咆哮哭鬧 中市警帶回保護管束」,或是「派出所隨地便溺拒保護管束 男子竟張口狠咬警察」等使用保護管束的新聞標題都是錯誤用法。
保護管束是一種矯治犯罪行為人的法律手段。台灣刑法規定了兩種應對犯罪行為人的方式,分別是刑罰與保安處分。與刑罰以處罰犯罪行為人為目的不同,保安處分的目的是教育或矯治犯罪行為人並預防再犯,「保護管束」就是其中一種方式。
但其實依對象年紀不同,保護管束可以分為成人與少年(12至18歲)兩種類型。
前者是指依保安處分執行法規定,著重在成人假釋或緩刑期間觀護人執行的監督與管理手段;後者則是指依少年事件處理法(簡稱少事法)的規定,由少年保護官負責執行的輔導教育措施。
要特別說明的是,保護管束在中華民國刑法底下是放在保安處分章節,在少年事件處理法底下則是放在保護處分。這兩個名詞的意義不同(簡單來說,因為少年相較於成年人有更多需要保護的必要),讀者們記得不要混用喔。
由於篇幅關係,本文會著重介紹少年保護管束。
(二)保護處分與保護管束
少事法的立法宗旨為「宜教不宜罰」, 如果所犯罪名並不是太嚴重,法院會希望給予年輕人改過向善的機會。因此假設某個少年因為涉犯刑事相關案件最後被科以保護處分,依照少事法第42條規定包含訓誡 、安置輔導、保護管束與